坎伯于1980年整理出五个拓展训练活动的重要设计原则:要有压力、行动导向、环境新奇、团队合作、创造成功。
(1)要有压力
具挑战性的活动,会促使个人成长,因为这些挑战会制造压力和兴奋,并进而激励学生们进行创新和团队合作。在有压力的团体环境中,人们能互相扶持与帮助。并且,置身于可知觉的危险情境或挑战中,团体成员不仅会在行动上互相依赖,也会在情感上互相支持。多位研究者指出,当团体面对较大程度的压力时,就能增加团体成员问的社会连接。
(2)行动导向
传统的教育认为,态度的改变先于行动的改变,且会引导行动的改变。相反的,拓展训练活动则假定态度的改变是随着行为的改变而发生的。因此,拓展训练活动是一种“行动导向”,促使个人透过实际的体验来面对自我设定的“不能”。而也就是基于此种重视行动的主张,才会引起学员学习的注意,进而成为一种教育方法。对于那些不适于传统的、以演讲为导向的教育方式的人而言,此种拓展活动可能更有效。
(3)环境新奇
拓展训练中新奇的环境意味着让受训者身处在新奇的户外或室内环境中,并使他们从以前习惯的权威式制度规定中脱离出来,而有所改变。这就与传统的室内培训有了很大区别,它可以使人远离自己的工作场所,避免过多的干扰。
(4)团队合作
坎伯指出,唯有团体的凝聚力才能创造出有助于真实分享感觉的气氛。通过团体项目训练,受训者个体可能第一次发现他们在思想上的恐惧和挫折并非是孤独的,团体课程中的各种活动促使他们分享彼此的感觉和想法,并以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化解冲突。
(5)创造成功
坎伯指出,在一些辅导性及治疗性团体中,人们会拒绝成功,因为成功和他们的自我意象是不符合的,他们觉得成功不属于他们。而户外教育活动的好处是:成功是具体真实的,且是不可避免的,是可被认出来的。因此,参与者很难拒绝他们的成功,所以,学生便会开始改变自我认知的历程。
当然,拓展训练活动的设计原则也会随着体验式培训体系、结构、目标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拓展训练活动的设计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则的选择上,应根据培训单位的发展现状、培训的目标以及培训对象(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并选择适宜的指标来确定拓展培训活动的设计原则。